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92年建立
地理位置
保护区地处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渤海之滨、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新兴的石油城市——东营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3′~
119°20′,北纬37°35′~38°12′之间,包括黄河入海口和1976年以前引洪的黄河故道两部分
占地面积
总面积15.3万ha,其中核心区7.9万ha,缓冲区1.1万ha,实验区6.3万ha。
保护区类型
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
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资源是黄河近百年来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成陆的海相沉积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东西比降1:10000左右,潜水位小于2m,矿化度10~20ml/L,土壤为隐域性潮土和盐土土类,降水量551.6mm,蒸发量1928.2mm,气候为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保护区是世界少有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海岸线131km,黄河流经61km。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以含沙量高而著称于世,每年携带15亿t泥沙流向大海,在三角洲淤积了大面积新生陆地,平均每年新造陆地2000~3000ha(3~4万亩),每年以3km的速度向渤海湾推进。这里水源充足,植被丰富,又因处于黄河流入渤海的交汇处,水文条件独特,海淡水交汇,离子作用促进泥沙的絮凝沉降,形成了宽阔的泥滩(即湿地),土壤含氮量高,有机质含量丰富,浮游生物繁盛,极适宜鸟类居集。以此为基础,吸引了大量过境和栖息繁殖的鸟类,同时,也提供了大片植物生长的土地,这片湿地保护区,其主要价值正在于此。
植物资源
自然保护区内,植被覆盖率高达53.7%,形成了我国沿海最大的海滩植被。区内各类植物
393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天然柳林675ha,天然苇荡3.3万ha,天然柽柳林8126ha。人工刺槐林5603ha,与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的人工刺槐林连接成一片,面积达11300ha。
动物资源
保护区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鸟类资源丰富,珍稀濒危鸟类众多。自然保护区内共有鸟类26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金雕、丹顶鹤白头鹤、大鸨7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海鸬鹚、大天鹅、灰鹤、白尾鹞
自然保护区其他动物资源有:陆生脊椎动物35种,陆生无脊椎动物583种,水生动物64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白鲟、达氏鲟2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江豚、宽吻海豚、松江鲈鱼等7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属附录Ⅰ的动物有棱皮龟、江豚2种,属附录Ⅱ的种类有豹猫、小须鲸等4种,属于附录Ⅲ的种类有黄鼬1种。
旅游资源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其原始状态的自然面貌,造就了野、奇、特、新为主要美学特点的河口景观、湿地景观、草地景观和海滩景观;古齐国的历史和纯朴的民风又组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天鹅戏水、鹤鸣鹳舞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鸟类天地。这些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为我国研究河口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充分、原始的条件。因此,在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事业是大有前途的。
保护区的科学研究价值
1.湿地生态系统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是水生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过渡阶段,其基本生态功能是调节水
份循环和维持湿地的动植物资源,特别是水禽的栖息地和迁移性鸟类的繁殖地,其脆弱性决定了易失难复原的现实,因而开展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的研究,掌握其演替规律,研究其发生、发展、组成至关重要。
2.天然实生林及遗传基因研究
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着天然柳林、天然柽柳林及大面积的野大豆,提供了对遗传基因研究和
植物发展演替规律研究的基本材料。
3.黄河尾闾稳定性研究
开展黄河稳流固道研究是一个高难度课题,运用海动力学原理及黄河沉砂规律研究稳定黄河尾闾的工程措施,事关大局,意义深远,将是对全民族的贡献。
4.盐碱地改良研究
自然保护区内隐性潮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0%,这部分土壤pH值在7.5~7.8之间,极易发生盐渍化。50年代后期的盲目开发,使该地区大片土地盐碱化,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工农业生产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在掌握该湿地生态系统演化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对盐碱地优良环境研究和对各类资源充分、合理利用与改良研究,对我国建设黄河三角洲粮棉基地有重要意义。
增强保护意识,确保持续利用
保护自然资源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人类,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是国家的巨大财富。吸取和总结各方面的经验,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在保护好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达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目的。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富国强民、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出路。为此我们将加强保护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科学研究,把自然保护区建设好、保护好,为人民造福。
地理位置
保护区地处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渤海之滨、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新兴的石油城市——东营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3′~
119°20′,北纬37°35′~38°12′之间,包括黄河入海口和1976年以前引洪的黄河故道两部分
占地面积
总面积15.3万ha,其中核心区7.9万ha,缓冲区1.1万ha,实验区6.3万ha。
保护区类型
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
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资源是黄河近百年来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成陆的海相沉积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东西比降1:10000左右,潜水位小于2m,矿化度10~20ml/L,土壤为隐域性潮土和盐土土类,降水量551.6mm,蒸发量1928.2mm,气候为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保护区是世界少有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海岸线131km,黄河流经61km。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以含沙量高而著称于世,每年携带15亿t泥沙流向大海,在三角洲淤积了大面积新生陆地,平均每年新造陆地2000~3000ha(3~4万亩),每年以3km的速度向渤海湾推进。这里水源充足,植被丰富,又因处于黄河流入渤海的交汇处,水文条件独特,海淡水交汇,离子作用促进泥沙的絮凝沉降,形成了宽阔的泥滩(即湿地),土壤含氮量高,有机质含量丰富,浮游生物繁盛,极适宜鸟类居集。以此为基础,吸引了大量过境和栖息繁殖的鸟类,同时,也提供了大片植物生长的土地,这片湿地保护区,其主要价值正在于此。
植物资源
自然保护区内,植被覆盖率高达53.7%,形成了我国沿海最大的海滩植被。区内各类植物
393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天然柳林675ha,天然苇荡3.3万ha,天然柽柳林8126ha。人工刺槐林5603ha,与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的人工刺槐林连接成一片,面积达11300ha。
动物资源
保护区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鸟类资源丰富,珍稀濒危鸟类众多。自然保护区内共有鸟类26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金雕、丹顶鹤白头鹤、大鸨7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海鸬鹚、大天鹅、灰鹤、白尾鹞
三角洲的早晨
等33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属附录Ⅰ的种类有白鹳、丹顶鹤等7种,属附录Ⅱ的种类有花脸鸭、鹊鹞等26种,属于附录Ⅲ的种类有大白鹭、针尾鸭等7种。在《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中,保护鸟类81种,自然保护区内有51种。在《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中,保护鸟类227种,自然保护区内有152种。自然保护区其他动物资源有:陆生脊椎动物35种,陆生无脊椎动物583种,水生动物64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白鲟、达氏鲟2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江豚、宽吻海豚、松江鲈鱼等7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属附录Ⅰ的动物有棱皮龟、江豚2种,属附录Ⅱ的种类有豹猫、小须鲸等4种,属于附录Ⅲ的种类有黄鼬1种。
旅游资源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其原始状态的自然面貌,造就了野、奇、特、新为主要美学特点的河口景观、湿地景观、草地景观和海滩景观;古齐国的历史和纯朴的民风又组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天鹅戏水、鹤鸣鹳舞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鸟类天地。这些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为我国研究河口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充分、原始的条件。因此,在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事业是大有前途的。
保护区的科学研究价值
1.湿地生态系统研究
湿地生态系统是水生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过渡阶段,其基本生态功能是调节水
份循环和维持湿地的动植物资源,特别是水禽的栖息地和迁移性鸟类的繁殖地,其脆弱性决定了易失难复原的现实,因而开展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的研究,掌握其演替规律,研究其发生、发展、组成至关重要。
2.天然实生林及遗传基因研究
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着天然柳林、天然柽柳林及大面积的野大豆,提供了对遗传基因研究和
植物发展演替规律研究的基本材料。
3.黄河尾闾稳定性研究
开展黄河稳流固道研究是一个高难度课题,运用海动力学原理及黄河沉砂规律研究稳定黄河尾闾的工程措施,事关大局,意义深远,将是对全民族的贡献。
4.盐碱地改良研究
自然保护区内隐性潮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0%,这部分土壤pH值在7.5~7.8之间,极易发生盐渍化。50年代后期的盲目开发,使该地区大片土地盐碱化,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工农业生产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在掌握该湿地生态系统演化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对盐碱地优良环境研究和对各类资源充分、合理利用与改良研究,对我国建设黄河三角洲粮棉基地有重要意义。
增强保护意识,确保持续利用
保护自然资源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人类,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是国家的巨大财富。吸取和总结各方面的经验,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在保护好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达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目的。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富国强民、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出路。为此我们将加强保护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科学研究,把自然保护区建设好、保护好,为人民造福。
上一篇:广东乐昌大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03-25 ]
下一篇:罗坑省级瑶山鳄蜥保护区[ 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