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罗港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基本概述
英罗港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英罗港合浦儒艮自然保护区东起合浦县山口镇,西至沙田镇海域,全长43公里,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是中国唯一的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一海域生长大片海草,海洋环境质量好,有海底深槽供儒艮栖息,是儒艮的理想活动家园。儒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动物之一,也是海洋中唯一的素食者。儒艮俗称“美人鱼”,因雌儒艮哺乳时像人一样拥抱幼仔,乳部露出水面而得名,是中国国家一级濒危珍稀哺乳类保护动物。
地理位置
合浦儒艮自然保护区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惟一的儒艮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合浦县沙田镇附近海域,具体界线为北部海域东经109度38分30秒-109度46分30秒,北纬21度30分;南部海域为东经109度34分30秒-109度44分,北纬21度18分,总面积35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32平方公里,试验区108平方公里,缓冲区110平方公里。
自然环境
该保护区位于北部湾东北部海域,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9℃。海域水深较浅,海草床生长面积约540公顷,种类包括喜盐草 Halophila ovalis 、矮大叶藻 Zostera japonica、贝克喜盐草 Halophila beccarii 和二药藻 Halodule uninervis 等,以喜盐草为优势种。还分布有潮间浅滩,潮流深槽,潮流沙脊和海底平原,适合儒艮摄食及藏身。
管理机构
保护区设有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管理站现有工作人员13人,设站长室(3人)、儒艮办公室(6人)和生态研究室(4人)。在合浦县沙田镇设有保护区管理站沙田分站。
保护区的主要职责
1.保护以儒艮和中华白海豚为主的珍稀海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2.保护儒艮的主要食料——茜草、龟蓬草等海生植物;
3.依法查处破坏保护区的各种违法行为;
4.开展对儒艮和中华白海豚等珍稀海生动物种群及其生活习性、活动规律、栖息环境等的调查研究及救护工作;
5.开展保护儒艮和中华白海豚等珍稀海生动物的宣传和科普教育活动;
6.防止沿岸及海上船只“三废”对保护区的污染。
7.今后将建立北部湾海兽救护中心和完善海兽搁浅和误捕网络,以应付紧急情况。搁浅网络中心负责建立各地搁浅的搁浅救助小组;建立发现报告制度;在发现海兽仍存活时,首先给予及时、恰当的救助;
8.加强儒艮、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继续加强对儒艮、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地的监测和科学研究;
9.加强立法和宣传教育活动;
10.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和能力建设。
科研合作
中华白海豚北京大学遗传资源研究所著名教授潘文石先生也多次率领研究小组到合浦儒艮自然保护区站讲学、调查研究,并介绍国外儒艮等珍稀濒危动物的最新动态及管护的先进经验;与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香港鲸豚保护基金组织、香港海洋环保协会、安微省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等科研及管理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进行互访交流。2001年6月,王敏斡先生与香港鲸豚研究计划所研究主任、鲸豚研究专家洪家耀博士,香港环境资源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海草研究专家方静威博士来到沙田,与保护区工作人员开展调查工作;
2002年9月7日—18日,宁耕副站长亲自率领4名中层领导及科技人员到安微省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和南京师范大学遗传资源研究所考察;
2002年10月30日—12月2日罗金福书记率领2名科技人员到安微省黄山市参加中国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培训班学习;
2002年11月10日—13日邀请南京师范大学遗传资源研究所杨光博士、徐信荣老师到我站讲授有关海兽搁浅救护与处置知识,讲授海兽野外调查的技术要求等知识;
2002年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就“UNEP/GEF‘扭转南中国海及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项目中国海草专题国家活动”课题合作进行海草调查研究;
历史沿革
1986年4月27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自治区级儒艮自然保护区。 1992年10月,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6年,成立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
保护现状
近年来,保护区附近地区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主要是各种螺类养殖,造成保护区被破坏和污染,海草大面积死亡。同时,高速航行的渔船和密布的渔网对儒艮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由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资金的缺乏,儒艮的保护工作任重道远。[1]
上一篇: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03-25 ]
下一篇: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