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自然保护区
松山自然保护区1989年建立,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
松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远郊区延庆县境内,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中,属海坨山的一部。
占地面积
总面积4667公顷。
生态环境
全区四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地形比较复杂,多数山地海拔在1200~1600米之间,形成中山山地峡谷,山势险峻陡峭,峰峦连绵起伏。保护区以南为断陷的延庆盆地,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5℃,降水量500毫米左右,1500米以上的地带年均温度降至4~5℃,降水量增加到每年600毫米,而山顶的气温只有2℃左右。多变的地形地貌和小气候特点为动、植物创造了多样的生态环境。
多种类型的生态群落
1.亚高山草甸: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顶,植被为苔草、禾草、杂草类草甸为主,还有石生的红景天群落、百里香群落、金露梅灌丛等错落分布。主要鸟类有石鸡、红隼、红嘴、乌鸦等,还有啮齿类的鼠类和爬行类的腹蛇。稍低海拔(1800~2000米)的林缘草甸是大型草食性动物狍子出没的地方。
2.山地落叶阔叶林:1200~1800米的阴坡主要分布着黑桦、白桦为主的次生林,沟谷有核桃楸等组成的杂木林,半阴坡和半阳坡分布着蒙古栎林,靠近山顶还有落叶松与硕桦的混交林。林内栖息动物较多,有狍、青羊、狼、狐等,野猪和金钱豹数量不多。鸟类有啄木鸟、猫头鹰、灰喜鹊、山雀、环颈雉等。
3.山地常绿针叶林:海拔1000~1500米的坡地上主要分布着天然油松林。林内动物较少,有啮齿类动物:岩松鼠,还有许多鸟类,如环颈雉、灰喜鹊等。
4.山地落叶灌丛:在低海拔处由于屡遭破坏已无天然林存在,形成大面积的落叶灌丛。主要有荆条灌丛、三裂绣线菊灌丛、二色胡枝子灌丛及红丁香灌丛等。本群落中占优势的动物有环颈雉、柳莺和各种鼠类。主要昆虫有各种蚁类、蝶类、蝗虫等。
5.人工林: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是人工林分布区,主要为人工油松林。这里由于气候温暖,人为活动频繁,大型动物不多。
6.山间溪流:区内地表水资源十分丰富,沟谷溪流常年流水潺潺,形成一个湿生、水生环境。水中分布着毛莨群落,水边有灯芯草等湿生植物,还有喜湿的柳树林和柳灌丛。主要动物有麦穗鱼、水龟、中国林蛙、红颈游蛇等。柳林中栖息着各种鸟类。
植物资源
保护区处于冀北间山盆地和冀西北间山盆地的结合部,是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过渡地带。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变迁之影响,植物区系形成三方汇集,南北混杂的过渡性特点。松山地区有维管植物约600多种。1600米以上的中山含华北落叶松的森林植物区系,如落叶松、硕桦、白桦、鹿蹄草、舞鹤草、七瓣莲、京报春等;中山下部的油松、栎、核桃楸、黄檗等则代表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北、东北成分。其中核桃楸、黄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因受破坏,野生的已为数不多。区内还有一些热带起源的植物种类,为竹叶子、牛耳草、猕猴桃、金露梅、栾树、荆条、白羊草等。而羊茅、苔草、针茅、棘豆、锦鸡儿等属又反映松山植物区系与欧亚区系的联系。松山因松树多而得名。保护区东半部的松树梁至四道洼一带约有200公顷的天然油松林,很多松树树龄在100年以上,最古老的一株树龄约为350年,胸径80厘米,被称为“松树王”(见下图)。油松林天然更新良好,应作为珍贵的母树种源林和原地保护点加以保护。
动物资源
保护区的动物区系类似植物区系,也带有与南北混杂的特点。区内有兽类29种,鸟类125种,爬行类10多种,昆虫有900多种。其中豹、斑羚、金雕、勺鸡等15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
地理位置
松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远郊区延庆县境内,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中,属海坨山的一部。
占地面积
总面积4667公顷。
生态环境
全区四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地形比较复杂,多数山地海拔在1200~1600米之间,形成中山山地峡谷,山势险峻陡峭,峰峦连绵起伏。保护区以南为断陷的延庆盆地,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5℃,降水量500毫米左右,1500米以上的地带年均温度降至4~5℃,降水量增加到每年600毫米,而山顶的气温只有2℃左右。多变的地形地貌和小气候特点为动、植物创造了多样的生态环境。
多种类型的生态群落
1.亚高山草甸: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顶,植被为苔草、禾草、杂草类草甸为主,还有石生的红景天群落、百里香群落、金露梅灌丛等错落分布。主要鸟类有石鸡、红隼、红嘴、乌鸦等,还有啮齿类的鼠类和爬行类的腹蛇。稍低海拔(1800~2000米)的林缘草甸是大型草食性动物狍子出没的地方。
2.山地落叶阔叶林:1200~1800米的阴坡主要分布着黑桦、白桦为主的次生林,沟谷有核桃楸等组成的杂木林,半阴坡和半阳坡分布着蒙古栎林,靠近山顶还有落叶松与硕桦的混交林。林内栖息动物较多,有狍、青羊、狼、狐等,野猪和金钱豹数量不多。鸟类有啄木鸟、猫头鹰、灰喜鹊、山雀、环颈雉等。
3.山地常绿针叶林:海拔1000~1500米的坡地上主要分布着天然油松林。林内动物较少,有啮齿类动物:岩松鼠,还有许多鸟类,如环颈雉、灰喜鹊等。
4.山地落叶灌丛:在低海拔处由于屡遭破坏已无天然林存在,形成大面积的落叶灌丛。主要有荆条灌丛、三裂绣线菊灌丛、二色胡枝子灌丛及红丁香灌丛等。本群落中占优势的动物有环颈雉、柳莺和各种鼠类。主要昆虫有各种蚁类、蝶类、蝗虫等。
5.人工林: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是人工林分布区,主要为人工油松林。这里由于气候温暖,人为活动频繁,大型动物不多。
6.山间溪流:区内地表水资源十分丰富,沟谷溪流常年流水潺潺,形成一个湿生、水生环境。水中分布着毛莨群落,水边有灯芯草等湿生植物,还有喜湿的柳树林和柳灌丛。主要动物有麦穗鱼、水龟、中国林蛙、红颈游蛇等。柳林中栖息着各种鸟类。
植物资源
保护区处于冀北间山盆地和冀西北间山盆地的结合部,是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过渡地带。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变迁之影响,植物区系形成三方汇集,南北混杂的过渡性特点。松山地区有维管植物约600多种。1600米以上的中山含华北落叶松的森林植物区系,如落叶松、硕桦、白桦、鹿蹄草、舞鹤草、七瓣莲、京报春等;中山下部的油松、栎、核桃楸、黄檗等则代表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北、东北成分。其中核桃楸、黄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因受破坏,野生的已为数不多。区内还有一些热带起源的植物种类,为竹叶子、牛耳草、猕猴桃、金露梅、栾树、荆条、白羊草等。而羊茅、苔草、针茅、棘豆、锦鸡儿等属又反映松山植物区系与欧亚区系的联系。松山因松树多而得名。保护区东半部的松树梁至四道洼一带约有200公顷的天然油松林,很多松树树龄在100年以上,最古老的一株树龄约为350年,胸径80厘米,被称为“松树王”(见下图)。油松林天然更新良好,应作为珍贵的母树种源林和原地保护点加以保护。
动物资源
保护区的动物区系类似植物区系,也带有与南北混杂的特点。区内有兽类29种,鸟类125种,爬行类10多种,昆虫有900多种。其中豹、斑羚、金雕、勺鸡等15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