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一、浙江省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临安市西北部,面积4284公顷,经度范围:119°24′11″-119°28 ′21″,经度范围:30°18′30″-30°24′55″,海拔范围300m-1556m,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景观。
天目山一九五六年被批为\"森林禁伐区\",一九八六年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为全国首批,一九九六年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在全国的自然保护区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
天目山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是因为她是生物种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集中点,不仅生物资源,保存较好,旅游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特别明显。原1050公顷范围内有高等植物2160余种,其中以\"天目\"命名的37种,国家保护植物35种;有高等动物2274种,昆虫2000余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4种,以\"天目\"命名的动物48种,是名副其实的\"生物基因库\",被七十余所大中院校定为教研实习基地。区内的森林生态有高、大、古、稀、美特点。有全国最高的57米的金钱松,整个老殿景区的树木均为30米以上的乔木;有古柳杉群,区内胸径1米以上的古木600余棵,仅柳杉就有400余棵,胸径2米以上的柳杉19棵,最大的材积达75.4立方米;野生野杏、连香树、香果树,迎春木均为珍稀的古老种类,被称为\"活化石\"。丰富的森林生态形成了优美的森林景观,春至野花遍地香气袭人;夏到绿树成荫,清新凉爽;秋来翠竹红枫,金黄的银杏满山皆是;冬天则是玉树银花的优美景象。独特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森林植被形成了天目山独特的复杂多变多类型的森林生态气候。年平均气温仙人顶为8.8℃,山麓禅源寺为14.8℃,特别是受地势小环境影响,禅源寺景区形成了冬暖夏凉小气候,常年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6℃,是避暑的\"清凉世界\"。天目山距临安41公里,距杭州90公里,处在黄山至杭州的黄金旅游线上,为东南沿海的绿色明珠。天目山自古就为宗教名山,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建于元代的开山老殿,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建于清代的禅源寺占地40余亩,曾有斋堂500余间,僧侣1000余人,是全国最大的韦陀道场。李白、白居易、苏轼、李时珍、乾隆及近代的郁达夫、徐悲鸿、胡适名人都到过天目山,为天目山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几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发,保护区的旅游接待设施已初具规模,有接待床位1300余个,旅游车辆30余辆,成为东南沿海大中城市生态旅游的首选地。
浙江天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于1988年,为副县级事业单位,核定计财科、经营管理科、办公室、保护科、科研所五个科室为副科级,定编人数48人。行政上由临安市人民政 府领导,业务隶属浙江省林业厅。天目山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1保护天目山保护区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2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加强生态旅游开发,为保护区的建设积累资金,提高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建局十余年来,天目山人勤俭创业,甘于奉献,以保护为宗旨,加强保护力度,曾获林业部 、人事部森林防火先进单位。以科技为依托,不仅是生态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场所,也是学校教学实习重要基地。据统计,来天目山进行教学实习的大中专院校70余所,每年有30余所的中小学来天目山举行各种科教活动。不仅生态资源保护较好,文化建设也上了一个台阶,天目书院,天目山诗书画院相继成立;生态旅游开发已初具规模。局设立了旅游科,加强了旅游的管理,整个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科研、开发三位一体,事业逐步完善。正如诗人张学理的对联\"天目山名山端靠前贤开拓,自然宝库全凭来者经营\"所说,天目山管理局现任领导班子和职工以护名山,爱名山为荣,立足高起点,确定高标准,请上海同济大学设计的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禅源寺景区详细规划已经完成。即将投建,恢复天目山佛教胜 地禅源寺工程正紧锣密鼓进行。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二十一世纪的天目山将更加的辉煌。
二、河南省信阳市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西北部。距信阳市70公里,距京广铁路、107国道25公里,距335省道6公里。是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保护区面积24平方公里,主峰小石顶海拔813.5米。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上,属于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保留了大别山和桐柏山结合处完整的天然次生林。据调查,保护区内有植物235科954属2435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23种。另外,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约2300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52种。保护区受地质构造影响,峭峰林立,沟壑纵横。山上大石,有的似石床、有的似石柜、有的似孔雀、有的似卧佛,堪称鬼斧神工。保护区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这里曾是南伯候姜文焕的封地,小山顶为其祭祀地;春秋末期,楚国国君楚昭王被吴王打败后也曾逃到这一带避难,随后到长台关建立了城阳城;秦末时期,楚霸王项羽为寻找楚国国君后裔也曾到过此地;东晋名将祖逖曾在此屯兵,当时他与同为司州主薄的刘琨常相互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闻鸡起舞》这一典故便由那时得来;唐初大将尉迟恭亦曾在此地屯兵。山上的小山顶道观为“信阳八景”之一,始建于北魏,里面有天王殿、娘娘殿,整日烟雾缭绕,常年烟火不断。另外还有祖师顶、老寨山、天目沟、情人谷、还魂坡、殉情崖、鸳鸯池等景点。
天目山一九五六年被批为\"森林禁伐区\",一九八六年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为全国首批,一九九六年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在全国的自然保护区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
天目山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是因为她是生物种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集中点,不仅生物资源,保存较好,旅游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特别明显。原1050公顷范围内有高等植物2160余种,其中以\"天目\"命名的37种,国家保护植物35种;有高等动物2274种,昆虫2000余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4种,以\"天目\"命名的动物48种,是名副其实的\"生物基因库\",被七十余所大中院校定为教研实习基地。区内的森林生态有高、大、古、稀、美特点。有全国最高的57米的金钱松,整个老殿景区的树木均为30米以上的乔木;有古柳杉群,区内胸径1米以上的古木600余棵,仅柳杉就有400余棵,胸径2米以上的柳杉19棵,最大的材积达75.4立方米;野生野杏、连香树、香果树,迎春木均为珍稀的古老种类,被称为\"活化石\"。丰富的森林生态形成了优美的森林景观,春至野花遍地香气袭人;夏到绿树成荫,清新凉爽;秋来翠竹红枫,金黄的银杏满山皆是;冬天则是玉树银花的优美景象。独特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森林植被形成了天目山独特的复杂多变多类型的森林生态气候。年平均气温仙人顶为8.8℃,山麓禅源寺为14.8℃,特别是受地势小环境影响,禅源寺景区形成了冬暖夏凉小气候,常年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6℃,是避暑的\"清凉世界\"。天目山距临安41公里,距杭州90公里,处在黄山至杭州的黄金旅游线上,为东南沿海的绿色明珠。天目山自古就为宗教名山,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建于元代的开山老殿,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建于清代的禅源寺占地40余亩,曾有斋堂500余间,僧侣1000余人,是全国最大的韦陀道场。李白、白居易、苏轼、李时珍、乾隆及近代的郁达夫、徐悲鸿、胡适名人都到过天目山,为天目山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几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发,保护区的旅游接待设施已初具规模,有接待床位1300余个,旅游车辆30余辆,成为东南沿海大中城市生态旅游的首选地。
浙江天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于1988年,为副县级事业单位,核定计财科、经营管理科、办公室、保护科、科研所五个科室为副科级,定编人数48人。行政上由临安市人民政 府领导,业务隶属浙江省林业厅。天目山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1保护天目山保护区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2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加强生态旅游开发,为保护区的建设积累资金,提高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建局十余年来,天目山人勤俭创业,甘于奉献,以保护为宗旨,加强保护力度,曾获林业部 、人事部森林防火先进单位。以科技为依托,不仅是生态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场所,也是学校教学实习重要基地。据统计,来天目山进行教学实习的大中专院校70余所,每年有30余所的中小学来天目山举行各种科教活动。不仅生态资源保护较好,文化建设也上了一个台阶,天目书院,天目山诗书画院相继成立;生态旅游开发已初具规模。局设立了旅游科,加强了旅游的管理,整个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科研、开发三位一体,事业逐步完善。正如诗人张学理的对联\"天目山名山端靠前贤开拓,自然宝库全凭来者经营\"所说,天目山管理局现任领导班子和职工以护名山,爱名山为荣,立足高起点,确定高标准,请上海同济大学设计的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禅源寺景区详细规划已经完成。即将投建,恢复天目山佛教胜 地禅源寺工程正紧锣密鼓进行。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二十一世纪的天目山将更加的辉煌。
二、河南省信阳市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西北部。距信阳市70公里,距京广铁路、107国道25公里,距335省道6公里。是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保护区面积24平方公里,主峰小石顶海拔813.5米。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上,属于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保留了大别山和桐柏山结合处完整的天然次生林。据调查,保护区内有植物235科954属2435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23种。另外,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约2300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52种。保护区受地质构造影响,峭峰林立,沟壑纵横。山上大石,有的似石床、有的似石柜、有的似孔雀、有的似卧佛,堪称鬼斧神工。保护区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这里曾是南伯候姜文焕的封地,小山顶为其祭祀地;春秋末期,楚国国君楚昭王被吴王打败后也曾逃到这一带避难,随后到长台关建立了城阳城;秦末时期,楚霸王项羽为寻找楚国国君后裔也曾到过此地;东晋名将祖逖曾在此屯兵,当时他与同为司州主薄的刘琨常相互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闻鸡起舞》这一典故便由那时得来;唐初大将尉迟恭亦曾在此地屯兵。山上的小山顶道观为“信阳八景”之一,始建于北魏,里面有天王殿、娘娘殿,整日烟雾缭绕,常年烟火不断。另外还有祖师顶、老寨山、天目沟、情人谷、还魂坡、殉情崖、鸳鸯池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