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
摘要:
湿地公园,贵在湿地。今天的宝应湖,是淮河入江水道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之一,属于湖泊湿地,其中重点湿地超过20万亩,湖区走向上南与高邮湖相连,西北与白马湖相通,呈蛇形,南北长38.2公里,东西宽300至1500米。湿地因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生物保护、美化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而被誉为“城市之肾”和“绿色之肺”。生态专家盛赞宝应湖,湖区湿地水质生态保持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仅鸟类就达147种之多,拥有这样的湿地资源,实在非常宝贵。
实际上更多呈现出的是自然生态环境,那里保存了最本质最原始的真实状态,是现代都市人最渴盼的梦想之地。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有关专家说,宝应湖的生物多样性具有无与伦比的自然价值,堪称长三角地区的“绿色之肺”,而它的科学规划保护也将成为湿地开发利用的样本。据专家介绍,宝应湖整体涵盖了宝应县,而宝应县属于里下河浅洼平原区,最早建制于秦朝,古地貌原为大型湖盆洼地。在远古时代时,洼地由江、河、海合力堆积而成,经历了海湾-泻湖-湖沼-水网平原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多湖荡、沼泽的地貌特征。[1]
宝应县邀请国内相关权威专家对宝应湖保护性开发进行了多番调研论证,最终拿出了符合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生态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要求的宝应湖湿地公园(2008-2020)总体规划,力求形成“一湖一林、四区二十四景”布局,总体定位是创造生态系统稳定、旅游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湿地风景区。
开发利用不是简单的大拆大建,而是更多地注入人文理念,取代物化建筑物,宝应湖规划巧打概念包装牌,建设中将借助湖区相互依存的水、林、湿地和人文景观,目标是建设生态环境一流、特色鲜明、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态休闲区并符合国家3A级标准的湿地旅游胜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古运河水乡婉约文化旅游线”概念,这是整个宝应湖湿地公园规划中的精妙之笔。
宝应湖湿地公园一位负责人这样解释:旅游只有注入文化元素,才能保持长久生命力。宝应湖区多荷藕菱角,设计规划中就有“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的观荷采菱项目;湖区有个白鹿岛,名称由来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在规划中也被充分利用。
江苏一直重视对鸟类栖息地——湿地的保护,目前,全省共有34个湿地保护区。在启动仪式上,宝应湖省级湿地公园正式揭牌。这是继润扬省级湿地公园之后,我市第二座省级湿地公园。该处鸟类资源丰富,将成为我市观鸟佳处。
公园以正润生态园为核心,总面积近1万亩,其中森林近3000亩。在这片以杨树和水杉为主体的森林中,栖息着147种野生鸟类,多为天鹅、丹顶鹤、白鹭等“国保”鸟类,而一种濒危的猛禽——大鸨的身影也会出现在这里。 在水杉林内,成群的白鹭、喜鹊在头顶盘旋,它们的巢就建在树上,有的树上甚至有五六个鹭巢。宝应野保站倪站长告诉记者,这些是常年生活在此的留鸟,而丹顶鹤以及习惯迁徙的部分白鹭等候鸟也将于不久飞临此地。据介绍,宝应湖湿地原生态未被破坏,鱼虾资源丰富,宝应湖湖水为可饮用的二类水,这些为鸟类的栖息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扬州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
扬州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内太湖湖滨湿地逐步恢复,生态示范效果显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扬州宝应湖湿地公园位于宝应湖与大运河之间,2008年被批准为省级湿地公园,拥有苏北规模最大、[1]保存最好的水杉森林湿地和水质良好的宝应湖湖泊湿地,完全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和经营。考察评估专家充分肯定了两湿地公园的建设成绩,并就如何打造湿地公园的湿地特色、加强湿地宣教、妥善处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等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扬州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
简介
湿地公园,贵在湿地。今天的宝应湖,是淮河入江水道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之一,属于湖泊湿地,其中重点湿地超过20万亩,湖区走向上南与高邮湖相连,西北与白马湖相通,呈蛇形,南北长38.2公里,东西宽300至1500米。湿地因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生物保护、美化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而被誉为“城市之肾”和“绿色之肺”。生态专家盛赞宝应湖,湖区湿地水质生态保持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仅鸟类就达147种之多,拥有这样的湿地资源,实在非常宝贵。
扬州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
长三角地区的“绿色之肺
实际上更多呈现出的是自然生态环境,那里保存了最本质最原始的真实状态,是现代都市人最渴盼的梦想之地。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有关专家说,宝应湖的生物多样性具有无与伦比的自然价值,堪称长三角地区的“绿色之肺”,而它的科学规划保护也将成为湿地开发利用的样本。据专家介绍,宝应湖整体涵盖了宝应县,而宝应县属于里下河浅洼平原区,最早建制于秦朝,古地貌原为大型湖盆洼地。在远古时代时,洼地由江、河、海合力堆积而成,经历了海湾-泻湖-湖沼-水网平原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多湖荡、沼泽的地貌特征。[1]
保护开发
宝应县邀请国内相关权威专家对宝应湖保护性开发进行了多番调研论证,最终拿出了符合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生态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要求的宝应湖湿地公园(2008-2020)总体规划,力求形成“一湖一林、四区二十四景”布局,总体定位是创造生态系统稳定、旅游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湿地风景区。
开发利用不是简单的大拆大建,而是更多地注入人文理念,取代物化建筑物,宝应湖规划巧打概念包装牌,建设中将借助湖区相互依存的水、林、湿地和人文景观,目标是建设生态环境一流、特色鲜明、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态休闲区并符合国家3A级标准的湿地旅游胜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古运河水乡婉约文化旅游线”概念,这是整个宝应湖湿地公园规划中的精妙之笔。
宝应湖湿地公园一位负责人这样解释:旅游只有注入文化元素,才能保持长久生命力。宝应湖区多荷藕菱角,设计规划中就有“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的观荷采菱项目;湖区有个白鹿岛,名称由来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在规划中也被充分利用。
观鸟景点
江苏一直重视对鸟类栖息地——湿地的保护,目前,全省共有34个湿地保护区。在启动仪式上,宝应湖省级湿地公园正式揭牌。这是继润扬省级湿地公园之后,我市第二座省级湿地公园。该处鸟类资源丰富,将成为我市观鸟佳处。
公园以正润生态园为核心,总面积近1万亩,其中森林近3000亩。在这片以杨树和水杉为主体的森林中,栖息着147种野生鸟类,多为天鹅、丹顶鹤、白鹭等“国保”鸟类,而一种濒危的猛禽——大鸨的身影也会出现在这里。 在水杉林内,成群的白鹭、喜鹊在头顶盘旋,它们的巢就建在树上,有的树上甚至有五六个鹭巢。宝应野保站倪站长告诉记者,这些是常年生活在此的留鸟,而丹顶鹤以及习惯迁徙的部分白鹭等候鸟也将于不久飞临此地。据介绍,宝应湖湿地原生态未被破坏,鱼虾资源丰富,宝应湖湖水为可饮用的二类水,这些为鸟类的栖息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上一篇:银川国家湿地公园[ 03-25 ]
下一篇:泗县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