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纪念馆

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上海市虹口区文物保护单位。
  

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门牌


基本概述

  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原摩西会堂)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长阳路62号;由摩西会堂旧址和两个展示厅组成,是“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馆是为纪念二战期间犹太难民在上海生活居住历史的主题纪念馆;始建于1907年,1927年迁至华德路(今长阳路)62号。二战期间摩西会堂成为犹太难民的宗教活动中心,犹太青年组织也一度将其总部设在摩西会堂内。摩西会堂,是整个上海有关“犹太难民聚居区”的文字和实物资料最多也最为完整的地方。[1]


建筑格局

  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是座三层的房子,红砖斜尖顶,白色的窗棂上有蓝色的拱纹,罩着窗顶,然后又向两头延开去,点缀成红墙上的条条蓝纹。 纪念馆大敞着镂花的铁门将游客迎进里面。正前方和左侧手各有一扇咖啡深色的木门,石拱的门

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建筑

廊,类似巴罗克的风格。左侧是通楼上的,而正前方进去就是礼拜堂。整个会堂里静悄悄的,只有长长的座椅排列有序,静静地卧在纪念馆中。在礼拜堂左右两面的墙上挂着几张

纪念馆里陈列的犹太人美术作品——《和平》

老照片,分别是老上海时的几幢犹太会堂和犹太人沙逊在上海造的各式房子的留影。[1]


历史背景

  该处为一所正统的供俄罗斯和中欧犹太人使用的会堂。1927年由俄罗斯犹太人集资兴建,称华德路会堂,后改名为摩西会堂。是犹太人在上海历史的重要见证。希特勒疯狂排犹、灭犹时,逃亡上海的欧洲犹太难民大多都居住在虹口,摩西会堂成为当时上海犹太人举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上海最大的犹太人社团——上海犹太宗教公会长期设在堂内(1941年迁至拉都路会堂)。
  

上世纪犹太难民在上海生活背景

1902年,当时上海俄罗斯犹太人已有25户,他们迅速组织了自己的教会,并在5年内建造了摩西会堂。随着上海俄罗斯犹太人日渐增多,俄罗斯犹太人共同集资,于1927年将摩西会堂迁址到虹口华德路(现长阳路)62号新址,仍称摩西会堂,但一般人又称“华德路会堂”。当时,以俄罗斯犹太人为主建立的上海犹太宗教公会是当时上海最大的犹太人社团,长期设在堂内(1941年迁至拉都路会堂)。犹太复国青年组织总部曾设在此处。犹太难民亦曾在这里为自己的悲惨遭遇而痛苦祈祷。曾经是虹口区神经病防治所,后归虹口人防部。一楼保留了教堂原样。二楼原为犹太人的学校,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为虹口区民防工程管理所用房。三楼设有图片展览厅,陈列着反映当年中欧犹太难民在虹口生活的照片。 阁楼曾为俄籍犹太人列文斯基先生一家的住房。[2]


相关人物

  列文斯基(LEVINSKY)全家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从俄国移居上海。后迁入犹太隔离区,居住在摩西会堂的阁楼中。当时,住在阁楼的包括列文斯基先生的父母亲、他本人及两个兄弟。列文斯基先生的父亲主要负责会堂的清洁、修理工作,有时也协助拉比整理祈祷用具。母亲则负责家务,包括在阳台上用中式煤球炉做饭。列文斯基先生和他的两个兄弟都在隔离区内的犹太学校上学。二战结束后,列文斯基全家移民以色列。2002年4月,75岁高龄的列文斯基先生携夫人重返旧地。看着自己的旧居,老人感慨万千

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纪念章

[2]


纪念馆现状

  2007年,上海市虹口人民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斥资100万美元对原摩西会堂进行了修缮。该建筑已恢复原外廊式建筑风格,内部展厅共展示140余幅,并在上海首次运用多幕多媒体播放系统播出的短片,各种雕塑、圆雕和油画等艺术品。
  修缮后的摩西会堂旧址仅作为“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供游客参观,不再用于举行宗教活动。纪念馆新落成的展示厅在会堂的花园内。展厅运用了包括影片、照片、实物复制品、模型、艺术品等在内的多种展示方式和包括多幕多媒体播放系统等在内的高科技展示手段,设计师通过整体艺术设计将历史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生动地再现了犹太难民在上海的这段历史

虹口区的犹太人原居所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