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珍纪念馆
李汝珍,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祖籍直隶(今北京)大兴,因其兄李汝璜于乾隆四十七年调任海州,李汝珍随兄宦游,在板浦生活达三十年。他在板浦精研经史,花费了三十多年心血写成了一部传世名著《镜花缘》。这部名著别具匠心,以《山海经》为引子,通过对海外幻想世界的浪漫主义描写,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为纪念李汝珍,板浦镇在镇中心建了一座“李汝珍纪念馆”供人瞻仰。纪念馆采用仿古建筑形式,馆内正堂塑有李汝珍半身雕像,馆内陈列着与之相关的文物及《镜花缘》各种版本和国内外研究《镜花缘》的成果资料。一面翠竹掩映的围墙上刻有“水月镜天”四字,令人联想起书中描写的情景和寓意。李汝珍纪念馆建成后,每年都有许多中外学者及游客来此探访,一睹为快。
灌云县板浦镇位于连云港市区和灌云县城中间,历史上[李汝珍纪念馆]曾是淮盐的重要集散地,曾出过二许(许乔林、许桂林)、二乔(乔绍侨、乔绍傅)等著名文人,古典文学名著《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19岁随哥哥李汝璜来到板浦镇,在这里娶妻生子,并花了半生精力完成《镜花缘》、《李氏音鉴》、《授子谱》等传世著作。当年李汝珍住处附近的一座庭院,被辟为李汝珍纪念馆,经过修缮和扩建,已于1992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为晚明建筑,清静幽雅,院中古木名花,青草绿苔,颇有当年著书时的遗韵。
板浦镇位于市区东南,隶属连云港市海州区,距市区约10公里,是江苏文化名镇之一,中国古典名著《镜花缘》的诞生地。
李汝珍纪念馆建成于1992年,坐落在灌云县板浦镇东大街,占地1500平方米。由新建的门厅、主展厅和修葺一新的故居组成,小巧玲珑、古色古香。大厅陈列厨内展出了中外多种文字的《镜花缘》版本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研究资料。李汝珍在板浦生活了30多年。他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在故居内写出了巨著《镜花缘》。在纪念仪式上,《镜花缘》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对纪念馆的建设、保护、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都给予充分肯定。他们希望各级有关部门能扩大纪念馆的规模,全方位收集李汝珍的各种文物和《镜花缘》的国内外版本、研究资料,不断充实馆藏文物,逐步扩大规模,把李汝珍纪念馆建成《镜花缘》研究中心。书画家许厚文还向纪念馆赠送李汝珍内弟许乔林、许桂林的画像,和珍贵字画。
灌云县板浦镇位于连云港市区和灌云县城中间,历史上[李汝珍纪念馆]曾是淮盐的重要集散地,曾出过二许(许乔林、许桂林)、二乔(乔绍侨、乔绍傅)等著名文人,古典文学名著《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19岁随哥哥李汝璜来到板浦镇,在这里娶妻生子,并花了半生精力完成《镜花缘》、《李氏音鉴》、《授子谱》等传世著作。当年李汝珍住处附近的一座庭院,被辟为李汝珍纪念馆,经过修缮和扩建,已于1992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为晚明建筑,清静幽雅,院中古木名花,青草绿苔,颇有当年著书时的遗韵。
板浦镇位于市区东南,隶属连云港市海州区,距市区约10公里,是江苏文化名镇之一,中国古典名著《镜花缘》的诞生地。
李汝珍纪念馆建成于1992年,坐落在灌云县板浦镇东大街,占地1500平方米。由新建的门厅、主展厅和修葺一新的故居组成,小巧玲珑、古色古香。大厅陈列厨内展出了中外多种文字的《镜花缘》版本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研究资料。李汝珍在板浦生活了30多年。他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在故居内写出了巨著《镜花缘》。在纪念仪式上,《镜花缘》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对纪念馆的建设、保护、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都给予充分肯定。他们希望各级有关部门能扩大纪念馆的规模,全方位收集李汝珍的各种文物和《镜花缘》的国内外版本、研究资料,不断充实馆藏文物,逐步扩大规模,把李汝珍纪念馆建成《镜花缘》研究中心。书画家许厚文还向纪念馆赠送李汝珍内弟许乔林、许桂林的画像,和珍贵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