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峪惨案纪念馆
潘家峪惨案纪念馆
举世震惊的潘家峪惨案已经过去50多年了,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代,自1952年起,地方政府和潘家峪村民先后重修了遇难同胞的四座坟墓,树立了四块墓碑,一块纪念碑,一座纪念塔,修建了一座祠堂和一座纪念馆。1995年,潘家峪惨案遗址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列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市、县总投资370万元建设惨案纪念馆,并对西大坑、南岩子等六处惨案纪念馆遗址采用有效保护措施。新建的潘家峪惨案纪念馆于1997年8月12日动工,1998年11月30日完工。在建设过程中,丰润县爱国主义教育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精心研究,本着高标准设计、高标准施工的原则,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把好质量关,多次跑唐山设计研究院,找专家定图纸,组织设计人员、监督人员来现场指导,使纪念馆的设计建筑达到最高水平。
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坐北朝南坐落在村中部,东隔小河与“潘家大院”相望,南、西、北均与大道相连,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1246平方米,整个建筑为灰白色的二层楼房,朴实大方,庄严肃穆,主题突出。
纪念馆结合地形的特点,采用不对称布局,将主入口设在道路一侧,墙上书有原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将军题写的“潘家峪惨案纪念馆”馆名。
建设沿革
1941年1月25日侵华日军驻唐山部队司令调集冀东十几个县3000多名日军和2000多名伪军,在驻丰润日本顾问佐佐木二郎指挥下,对潘家峪村民进行了野蛮的大肆屠杀,并烧毁全村房屋,全村1537人中有1230人被残暴杀害、1300间房屋被烧毁,牲畜财物被抢掠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潘家峪惨案。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代,自1952年起,地方政府和潘家峪村民先后修建成了遇难同胞的四座坟墓和四块墓碑,一块纪念碑,一座纪念塔,一座祠堂和一座纪念馆。
1997年8月政府总投资370万元新建了潘家峪惨案纪念馆,1999年新馆竣工开放,并对西大坑、南岩子等六处惨案纪念馆遗址采用有效保护措施。新建的潘家峪惨案纪念馆于1997年8月12日动工,1998年11月30日完工。在建设过程中,丰润爱国主义教育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精心研究,本着高标准设计、高标准施工的原则,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把好质量关,多次跑唐山设计研究院,找专家定图纸,组织设计人员、监督人员来现场指导,使纪念馆的设计建筑达到最高水平。
历史背景
潘家峪是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腰带山中的一个山村,是冀东抗日根据地之一。正因为这样,潘家峪也就成了日军“扫荡” 的重点地区。从1938年夏季到1940年底,敌人围攻潘家峪就有130多次。1941年1月25日晚(旧历腊月28日),驻唐山、丰润、滦县等16个据点的3000多名日军、1000多名伪军,在日指挥官佐佐木的率领下,从四面八方悄悄地开到潘家峪。他们进村后便逼着全村1500多人先到村边西大坑集中,逼问八路军的去向,群众用愤怒的沉默回答敌人。
日寇召集3000多名鬼子和2000多名伪军,将潘家峪团团包围起来。他们将伪军全部安排在四周的山上站岗,日军则进入村中,用枪托、刺刀,把人们全部驱赶到位于村中心的西大坑。西大坑长30米,宽10余米,周围是一人高的石坝。当时坑底有一尺多厚的积雪,日本鬼子将村民全部围到西大坑。因为人多,坑边也站满了人。鬼子兵怕开枪时人群容易疏散,就临时改变了主意,将人们赶到了潘家大院。潘家大院是日寇残杀无辜群众的主现场,它分为一宅三院,是大地主的宅院。院内早已布置好杀人的现场,遍地铺满松枝柴草,浇了煤油,院外搭着梯子,鬼子兵端着机枪站在院墙上做好了射击的准备。
富有革命传统的潘家峪人民用血肉之躯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50多岁的潘国生老汉脱去着了火的衣服, 带头冲向大门,向一个正在端着机枪扫射的日本兵猛扑过去,夺过机枪,用枪托将这个敌人打死。10多个青年趁机冲出门去,潘国生老汉却牺牲在敌人的刺刀之下。大屠杀一直延续到次日下午7点钟。全村有1230人被杀害,其中妇女儿童共650余人,所有财物被抢夺一空,被烧毁的房屋有1100多间。
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始建于1971年,1999年新馆竣工开放。陈列面积630万平方米,惨案遗址位于潘家峪村中,完整地保留了日本侵略者屠杀潘家峪人民的现场;惨案发生后,为死难同胞在村南建起了陵园,供参观者瞻仰悼念;纪念馆内用图片、文字、文物及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展示了潘家峪人民的抗日斗争史和惨案发生的全过程,向世人展示了惨案发生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以及潘家峪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惨案留下了西大坑、老槐树、小铁门、南岩子、杀人场潘家大院、殉难同胞的葬墓等遗址,是日本侵略者侵华罪恶的铁证,时刻警示后人“警钟长鸣,勿忘国耻”。
举世震惊的潘家峪惨案已经过去50多年了,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代,自1952年起,地方政府和潘家峪村民先后重修了遇难同胞的四座坟墓,树立了四块墓碑,一块纪念碑,一座纪念塔,修建了一座祠堂和一座纪念馆。1995年,潘家峪惨案遗址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列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市、县总投资370万元建设惨案纪念馆,并对西大坑、南岩子等六处惨案纪念馆遗址采用有效保护措施。新建的潘家峪惨案纪念馆于1997年8月12日动工,1998年11月30日完工。在建设过程中,丰润县爱国主义教育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精心研究,本着高标准设计、高标准施工的原则,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把好质量关,多次跑唐山设计研究院,找专家定图纸,组织设计人员、监督人员来现场指导,使纪念馆的设计建筑达到最高水平。
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坐北朝南坐落在村中部,东隔小河与“潘家大院”相望,南、西、北均与大道相连,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1246平方米,整个建筑为灰白色的二层楼房,朴实大方,庄严肃穆,主题突出。
纪念馆结合地形的特点,采用不对称布局,将主入口设在道路一侧,墙上书有原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将军题写的“潘家峪惨案纪念馆”馆名。
建设沿革
1941年1月25日侵华日军驻唐山部队司令调集冀东十几个县3000多名日军和2000多名伪军,在驻丰润日本顾问佐佐木二郎指挥下,对潘家峪村民进行了野蛮的大肆屠杀,并烧毁全村房屋,全村1537人中有1230人被残暴杀害、1300间房屋被烧毁,牲畜财物被抢掠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潘家峪惨案。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代,自1952年起,地方政府和潘家峪村民先后修建成了遇难同胞的四座坟墓和四块墓碑,一块纪念碑,一座纪念塔,一座祠堂和一座纪念馆。
1997年8月政府总投资370万元新建了潘家峪惨案纪念馆,1999年新馆竣工开放,并对西大坑、南岩子等六处惨案纪念馆遗址采用有效保护措施。新建的潘家峪惨案纪念馆于1997年8月12日动工,1998年11月30日完工。在建设过程中,丰润爱国主义教育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精心研究,本着高标准设计、高标准施工的原则,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把好质量关,多次跑唐山设计研究院,找专家定图纸,组织设计人员、监督人员来现场指导,使纪念馆的设计建筑达到最高水平。
历史背景
潘家峪是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腰带山中的一个山村,是冀东抗日根据地之一。正因为这样,潘家峪也就成了日军“扫荡” 的重点地区。从1938年夏季到1940年底,敌人围攻潘家峪就有130多次。1941年1月25日晚(旧历腊月28日),驻唐山、丰润、滦县等16个据点的3000多名日军、1000多名伪军,在日指挥官佐佐木的率领下,从四面八方悄悄地开到潘家峪。他们进村后便逼着全村1500多人先到村边西大坑集中,逼问八路军的去向,群众用愤怒的沉默回答敌人。
日寇召集3000多名鬼子和2000多名伪军,将潘家峪团团包围起来。他们将伪军全部安排在四周的山上站岗,日军则进入村中,用枪托、刺刀,把人们全部驱赶到位于村中心的西大坑。西大坑长30米,宽10余米,周围是一人高的石坝。当时坑底有一尺多厚的积雪,日本鬼子将村民全部围到西大坑。因为人多,坑边也站满了人。鬼子兵怕开枪时人群容易疏散,就临时改变了主意,将人们赶到了潘家大院。潘家大院是日寇残杀无辜群众的主现场,它分为一宅三院,是大地主的宅院。院内早已布置好杀人的现场,遍地铺满松枝柴草,浇了煤油,院外搭着梯子,鬼子兵端着机枪站在院墙上做好了射击的准备。
富有革命传统的潘家峪人民用血肉之躯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50多岁的潘国生老汉脱去着了火的衣服, 带头冲向大门,向一个正在端着机枪扫射的日本兵猛扑过去,夺过机枪,用枪托将这个敌人打死。10多个青年趁机冲出门去,潘国生老汉却牺牲在敌人的刺刀之下。大屠杀一直延续到次日下午7点钟。全村有1230人被杀害,其中妇女儿童共650余人,所有财物被抢夺一空,被烧毁的房屋有1100多间。
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始建于1971年,1999年新馆竣工开放。陈列面积630万平方米,惨案遗址位于潘家峪村中,完整地保留了日本侵略者屠杀潘家峪人民的现场;惨案发生后,为死难同胞在村南建起了陵园,供参观者瞻仰悼念;纪念馆内用图片、文字、文物及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展示了潘家峪人民的抗日斗争史和惨案发生的全过程,向世人展示了惨案发生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以及潘家峪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惨案留下了西大坑、老槐树、小铁门、南岩子、杀人场潘家大院、殉难同胞的葬墓等遗址,是日本侵略者侵华罪恶的铁证,时刻警示后人“警钟长鸣,勿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