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胜利纪念馆
渡江胜利纪念馆简介
1979年4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在下关热河路广场中心,建设了渡江胜利纪念碑,1984年4月在挹江门城楼成立渡江胜利纪念馆。2009年4月为纪念渡江胜利暨南京解放60周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在长江之滨、秦淮河口,新建了渡江胜利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由主馆区、渡江胜利广场、渡江胜利纪念碑、挹江门城楼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0余平方米。
主馆区使用仿木结构的外立面,并做成“木船”形状,寓意“驶向胜利之船”。入口处上方镌刻邓小平 1987年4月题写的 “渡江胜利纪念馆”馆名。在主馆区旁建有临时展厅。主展厅内共展示各类文物和复制品400余件,珍贵历史照片500余幅。展览共分为六部分,分别为序厅, “风雨仓皇”, “天翻地覆”, “人间正道”, “胜利之都”,纪念厅。
渡江胜利广场上矗立着大型“千帆竞渡”群雕。群雕共分为六组,呈红色直线柱体形式,截面为红色五角星。其中最高的一根红色立柱长49.423米
渡江胜利纪念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纪念碑如同一艘乘风破浪的战舰。碑座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渡江胜利纪念碑”,背面镌刻毛泽东手迹《七律·人民解放军占南京》。渡江胜利纪念碑呈双帆船形,碑座为紫绛色船体,白色双帆正中悬挂一枚直径2.5米,重约400公斤的铜质渡江胜利纪念章。
挹江门城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挹江门开辟于1921年,原称为海陵门。1929年为使孙中山灵枢顺利送往中山陵,将其扩建为三道拱门,上下共五层,易名挹江门,其字由时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题写。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从挹江门入城的。挹江门城楼为仿明宫殿式样的两层宫殿式门楼,黑瓦雕门,飞阁流丹,画梁雕栋,古色雅致。城门上建有双檐翘角敌楼9间,是目前南京保存较为完好的城楼之一,面积近1200平方米。现作为渡江胜利纪念馆资料研究、文物征集、渡江老战士交流和临时展厅。
渡江胜利、南京解放是重大历史转折性事件,它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结束,新中国的诞生,同时赋予了南京英雄之城、胜利之都的历史文化内涵。
渡江胜利纪念馆已经成为南京市的一个红色地标。
1979年4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在下关热河路广场中心,建设了渡江胜利纪念碑,1984年4月在挹江门城楼成立渡江胜利纪念馆。2009年4月为纪念渡江胜利暨南京解放60周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在长江之滨、秦淮河口,新建了渡江胜利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由主馆区、渡江胜利广场、渡江胜利纪念碑、挹江门城楼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0余平方米。
主馆区使用仿木结构的外立面,并做成“木船”形状,寓意“驶向胜利之船”。入口处上方镌刻邓小平 1987年4月题写的 “渡江胜利纪念馆”馆名。在主馆区旁建有临时展厅。主展厅内共展示各类文物和复制品400余件,珍贵历史照片500余幅。展览共分为六部分,分别为序厅, “风雨仓皇”, “天翻地覆”, “人间正道”, “胜利之都”,纪念厅。
渡江胜利广场上矗立着大型“千帆竞渡”群雕。群雕共分为六组,呈红色直线柱体形式,截面为红色五角星。其中最高的一根红色立柱长49.423米
渡江胜利纪念碑
,象征着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到了夜晚,49颗红色五角星连同49根大型红色立柱在江边闪耀,犹如灯塔一般指引着革命者奋勇向前,又似连天烽火,让人们追忆起60年前那段峥嵘岁月,追忆起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风与豪情。渡江胜利纪念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纪念碑如同一艘乘风破浪的战舰。碑座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渡江胜利纪念碑”,背面镌刻毛泽东手迹《七律·人民解放军占南京》。渡江胜利纪念碑呈双帆船形,碑座为紫绛色船体,白色双帆正中悬挂一枚直径2.5米,重约400公斤的铜质渡江胜利纪念章。
挹江门城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挹江门开辟于1921年,原称为海陵门。1929年为使孙中山灵枢顺利送往中山陵,将其扩建为三道拱门,上下共五层,易名挹江门,其字由时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题写。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从挹江门入城的。挹江门城楼为仿明宫殿式样的两层宫殿式门楼,黑瓦雕门,飞阁流丹,画梁雕栋,古色雅致。城门上建有双檐翘角敌楼9间,是目前南京保存较为完好的城楼之一,面积近1200平方米。现作为渡江胜利纪念馆资料研究、文物征集、渡江老战士交流和临时展厅。
渡江胜利、南京解放是重大历史转折性事件,它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结束,新中国的诞生,同时赋予了南京英雄之城、胜利之都的历史文化内涵。
渡江胜利纪念馆已经成为南京市的一个红色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