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鲁迅纪念馆
上海鲁迅纪念馆(图1)
概况
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名人纪念馆,同时管理鲁迅墓文物保护单位。上海鲁迅纪念馆以鲁迅故居、鲁迅墓、鲁迅纪念馆的生平陈列三位一体。1951年1月正式开放,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上海市红色旅游主要景点之一。[1]
历史沿革
1950年春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筹备,1951年1月7日正式开放,周恩来总理题写了馆名。1994年由上海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上海鲁迅纪念馆原与山阴路上海鲁迅故居毗邻,1956年9月迁入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1956年10月,鲁迅墓由上海虹桥路万国公墓迁葬于虹口公园,并由毛泽东主席题写碑文。1998年8月开始改扩,于1999年9月25日建成开放。新馆占地4212平方米,建筑面积5043平方米。[1][2]
馆舍介绍
该馆一层建有文化名人专库“朝华文库”,“学术报告厅“树人堂”,专题展厅“奔流艺苑”等。该馆二层为鲁迅生平陈列厅。鲁迅纪念馆新馆建筑风格保留了原二层庭院式的江南民居的特色,又融入了现代博物馆的理念。陈列手段新颖、独特,反映了上海鲁迅纪念的学术成就,功能和设施已达到国际一流,鲁迅纪念馆有文物资料2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3件,珍贵文物20000余件。1650平方米的陈列展厅,以鲁迅手稿、文献照片、遗物为基础,辅以展示艺术与雕塑、场景、蜡像及多媒体影视等多种展示方法相结合,从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华夏民族魂五个专题表现鲁迅为追求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而英勇不屈地进行斗争的生平业绩,以鲁迅的作品、思想和人格感召观众,让观众在走近鲁迅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树人堂” 可容纳136人,配有影视放映及同声传译设备,经常举行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电化教育示范以及小型演出。
“奔流艺苑” 350平方米,可自由组合的上轨道移动式文化展览。
“百草园” 位于鲁迅纪念馆出口,风光独特。[1]
基本陈列
“民族魂”基本陈列(图2)
《民族魂》 是鲁迅先生的生平陈列。内容分为“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华夏民族魂”五个专题,分别展现鲁迅在文学创作、培养青年、中外文化交流、社会政治活动等方面的历史功绩以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在形式设计上强调氛围的营造、内容的表现和互动的强化。如在陈列中特辟135度放映室,通过影视手法多侧面地表现鲁迅作品《野草》的意境和内涵。同时,设置了多处互动点,如三味书屋电动模型、花园庄场景等都可由观众动手操作演示。[2] [3]
珍贵藏品
馆藏文物主要由历年征集以及鲁迅夫人许广平、鲁迅生前友好捐赠组成。有馆藏文物78000余件,其中包括有《故事新编》全书手稿、《赠邬其山》诗稿、《毁灭》译稿,瞿秋白、丁玲、柔石等的手稿,《共产党宣言》初译本,以及中国现代早期创作的木刻6000余幅等。 [2]
特色活动
2007年上海鲁迅纪念馆获得“东方讲座”举办权,每年举办六次以上面向社会公众的讲座活动,并被评为东方讲坛2007年度十大特色项目之一。 [2]
相关信息
地 址:上海市虹口区甜爱路200号(鲁迅公园内) 交通线路:21路、47路、52路、70路、97路、597路、939路公交车,轨道3号线、8号线,旅游10号线、川虹线
该馆“入场免费门票”(图3)
门票价格:免费(但为保护文物而控制容量,入口处设立领票处。)
开放时间:9:00~17:00(16:00停止入馆)
邮 编:200081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