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纪念馆
1、鲁迅纪念馆(绍兴)
鲁迅纪念馆,在绍兴市区都昌坊口。包括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和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鲁迅诞生在都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辛亥革命前夕,鲁迅又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他的光辉一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的。建国以后,鲁迅在绍兴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以及他留下的许多珍贵的文物资料,得到了珍重和保护,建立了纪念馆。鲁迅故居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鲁迅纪念馆(广州)
鲁迅纪念馆在广州市文明路,这里原为中山大学旧址。1927年鲁迅先生曾在此工作,解放后辟为鲁迅纪念馆。复原了当年的卧室兼工作室,紧急会议室和教务处办公室,辅以陈列内容,系统地介绍了鲁迅主要革命实践:一、青海年时期到“五.四”运动前后的革命实践;二、鲁迅在广州;三、鲁迅后十年成为中国文化革命伟人的实践;四、纪念鲁迅;五、学习鲁迅。结合的图案作装饰,象征中朝两国人民紧密的战斗友谊。
1927年1月18日,由中央广东区委推荐、中山大学聘请,鲁迅从厦门来广州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先就住在中山大学“钟楼”,至3月29日迁居白云路“白云楼”。鲁迅纪念馆复原了鲁迅当年的居住环境-卧室兼工作室和中山大学校务会议室。室内陈设非常简朴。床是两条板登上搁的两块铺板,一顶麻布蚊帐竹竿撑着,床上放的白布枕头和蓝花布面的薄被,十分整洁。床前,靠近窗户处放着一张七抽屉的书桌。据说,这种书桌当时只有教授才能使用。书桌旁边放着一个藤书架,书架上面摆满了线装书。此外,室内还有四方桌、小茶几和鲁迅亲笔书写了“L.S"(鲁迅二字的英文缩写)字样的藤箱。这些都是当年的原物。
鲁迅纪念馆馆址——钟楼,建在广东省博物馆内,是鲁迅在广州时居住过的地方,1959年10月,在此建立纪念馆。现在这里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钟楼原是中山大学校本部办公楼,正门为拱形圆柱廊,楼前半部分为两层,后半部分为一层。整座楼为砖木结构,其外貌似“山”字形。因楼四面上方装置了时钟,故名为“钟楼”。1927年1月,鲁迅从厦门大学到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先在钟楼居住,后迁至白云路白云楼。鲁迅在广州共住了八个月,在此期间,写下了杂文43篇、译文10篇、书信180封,整理旧译作《小约翰》一部,旧作《野草》、《朝花夕拾》各一部,校录《唐宋传奇集》上下两册。
该馆馆址钟楼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 建筑面积2888平方米。1924年1月,孙中山在钟楼礼堂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58年4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把钟楼辟作鲁迅纪念馆并拨款修葺。1959年10月1日开馆,复原了鲁迅卧室兼工作室等,举办了《鲁迅在广州》的辅助陈列。1981年10月复原了国民党“一大”旧址。1988年国务院公布国民党“一大”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资料近万件。
鲁迅纪念馆建立后,复原了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和中山大学校务会议室,建立了展示鲁迅生平事迹及其在文化战线上所作出贡献的陈列室,藏有鲁迅手稿等文物。
鲁迅纪念馆还设有展示鲁迅生平事迹的陈列室。该室珍藏有鲁迅手稿、文物、照片、资料近万件,并建立了《鲁迅全集>电脑检索系统。
3、 鲁迅纪念馆(上海)
上海鲁迅纪念馆建立于1951年1月7日。是新中国第一座人物性纪念馆。纪念馆是一幢具鲁迅故乡绍兴民居风格的建筑,文物文献资料20余万件,其中一级文物达160余件,6000余件为珍贵、重要文物。1000平方米的生平陈列展厅,一改原先的生平线索陈列为专题展示。以鲁迅手稿、遗物、文献照片与雕塑、蜡像、场景及影视等多种展示手段相结合,系统地再现鲁迅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和思想内容。
朝华文库,是除生平陈列外新辟的一个集收藏与陈列、研究及纪念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展区。它专门收藏与鲁迅有直接接触的现代文化名人的文化遗存。每人一库,各库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建筑造型古朴典雅,配有现代化的先进保管设备。总库名由巴金先生题额,各专库题额都是请名家题写的。"朝华"取自鲁迅书名〈朝花夕拾〉和〈艺苑朝华〉。现设陈望道、许广平等16个专库,共收藏藏书、手稿、书信、照片、文房四宝及相关文物、文献3万余件。分别由夏征农、赵朴初、雷洁琼、张光年、黄源、张爱萍、于若木、钱君甸、赖少其、顾廷龙、王光英、乔石,力群、王琦、程思远等题写库名。
而设在一楼的350平方米的专题展厅——奔流艺苑,可供各种类型的专题展览用。另外,可容纳150人的学术报告厅——树人堂,配有影视放映及同声翻译等设备,用于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报告会、兼作电化教育用。
在跨入二十一世纪之时,电脑的多媒体功能,已成为现代化博物馆应用、展示手段的一个重要部分。新落成的上海鲁迅纪念馆,为了使电脑多媒体与陈列展示有机结合,在一楼大厅和二楼展厅序厅内设置了电脑触摸屏,向观众介绍馆内的基本设施及纪念馆的沿革;鲁迅生平创作及鲁迅知识百题。
大厅内两部多媒体触摸屏,以导览的形式向观众介绍。馆内基本设施的分布图,让您对纪念馆功能一目了然,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合理安排参观线路,掌握参观时间。纪念馆的沿革及基本情况,可以让您在触摸屏上增加对纪念馆历史的了解。同时,还可查询到鲁迅故居和鲁迅墓的简单情况。二楼序厅外的多媒体触摸屏,是鲁迅知识百题有奖问答和鲁迅生平创作。鲁迅知识有奖问答以鲁迅生平、创作为内容,随机出题,凡回答达到优良成绩的,可以得到一份纪念品。鲁迅生平创作,向观众介绍鲁迅生平及创作方面的情况,鲁迅不同的创作样式都有介绍,并结合名篇进行导读,让观众系统地了解鲁迅生平及创作。新馆的建成与开放使用,不仅为上海增添了一座标志性的博物馆建筑,更能为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它巨大的作用。
鲁迅纪念馆,在绍兴市区都昌坊口。包括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和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鲁迅诞生在都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辛亥革命前夕,鲁迅又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他的光辉一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的。建国以后,鲁迅在绍兴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以及他留下的许多珍贵的文物资料,得到了珍重和保护,建立了纪念馆。鲁迅故居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鲁迅纪念馆(广州)
鲁迅纪念馆在广州市文明路,这里原为中山大学旧址。1927年鲁迅先生曾在此工作,解放后辟为鲁迅纪念馆。复原了当年的卧室兼工作室,紧急会议室和教务处办公室,辅以陈列内容,系统地介绍了鲁迅主要革命实践:一、青海年时期到“五.四”运动前后的革命实践;二、鲁迅在广州;三、鲁迅后十年成为中国文化革命伟人的实践;四、纪念鲁迅;五、学习鲁迅。结合的图案作装饰,象征中朝两国人民紧密的战斗友谊。
1927年1月18日,由中央广东区委推荐、中山大学聘请,鲁迅从厦门来广州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先就住在中山大学“钟楼”,至3月29日迁居白云路“白云楼”。鲁迅纪念馆复原了鲁迅当年的居住环境-卧室兼工作室和中山大学校务会议室。室内陈设非常简朴。床是两条板登上搁的两块铺板,一顶麻布蚊帐竹竿撑着,床上放的白布枕头和蓝花布面的薄被,十分整洁。床前,靠近窗户处放着一张七抽屉的书桌。据说,这种书桌当时只有教授才能使用。书桌旁边放着一个藤书架,书架上面摆满了线装书。此外,室内还有四方桌、小茶几和鲁迅亲笔书写了“L.S"(鲁迅二字的英文缩写)字样的藤箱。这些都是当年的原物。
鲁迅纪念馆馆址——钟楼,建在广东省博物馆内,是鲁迅在广州时居住过的地方,1959年10月,在此建立纪念馆。现在这里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钟楼原是中山大学校本部办公楼,正门为拱形圆柱廊,楼前半部分为两层,后半部分为一层。整座楼为砖木结构,其外貌似“山”字形。因楼四面上方装置了时钟,故名为“钟楼”。1927年1月,鲁迅从厦门大学到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先在钟楼居住,后迁至白云路白云楼。鲁迅在广州共住了八个月,在此期间,写下了杂文43篇、译文10篇、书信180封,整理旧译作《小约翰》一部,旧作《野草》、《朝花夕拾》各一部,校录《唐宋传奇集》上下两册。
该馆馆址钟楼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 建筑面积2888平方米。1924年1月,孙中山在钟楼礼堂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58年4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把钟楼辟作鲁迅纪念馆并拨款修葺。1959年10月1日开馆,复原了鲁迅卧室兼工作室等,举办了《鲁迅在广州》的辅助陈列。1981年10月复原了国民党“一大”旧址。1988年国务院公布国民党“一大”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资料近万件。
鲁迅纪念馆建立后,复原了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和中山大学校务会议室,建立了展示鲁迅生平事迹及其在文化战线上所作出贡献的陈列室,藏有鲁迅手稿等文物。
鲁迅纪念馆还设有展示鲁迅生平事迹的陈列室。该室珍藏有鲁迅手稿、文物、照片、资料近万件,并建立了《鲁迅全集>电脑检索系统。
3、 鲁迅纪念馆(上海)
上海鲁迅纪念馆建立于1951年1月7日。是新中国第一座人物性纪念馆。纪念馆是一幢具鲁迅故乡绍兴民居风格的建筑,文物文献资料20余万件,其中一级文物达160余件,6000余件为珍贵、重要文物。1000平方米的生平陈列展厅,一改原先的生平线索陈列为专题展示。以鲁迅手稿、遗物、文献照片与雕塑、蜡像、场景及影视等多种展示手段相结合,系统地再现鲁迅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和思想内容。
朝华文库,是除生平陈列外新辟的一个集收藏与陈列、研究及纪念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展区。它专门收藏与鲁迅有直接接触的现代文化名人的文化遗存。每人一库,各库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建筑造型古朴典雅,配有现代化的先进保管设备。总库名由巴金先生题额,各专库题额都是请名家题写的。"朝华"取自鲁迅书名〈朝花夕拾〉和〈艺苑朝华〉。现设陈望道、许广平等16个专库,共收藏藏书、手稿、书信、照片、文房四宝及相关文物、文献3万余件。分别由夏征农、赵朴初、雷洁琼、张光年、黄源、张爱萍、于若木、钱君甸、赖少其、顾廷龙、王光英、乔石,力群、王琦、程思远等题写库名。
而设在一楼的350平方米的专题展厅——奔流艺苑,可供各种类型的专题展览用。另外,可容纳150人的学术报告厅——树人堂,配有影视放映及同声翻译等设备,用于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报告会、兼作电化教育用。
在跨入二十一世纪之时,电脑的多媒体功能,已成为现代化博物馆应用、展示手段的一个重要部分。新落成的上海鲁迅纪念馆,为了使电脑多媒体与陈列展示有机结合,在一楼大厅和二楼展厅序厅内设置了电脑触摸屏,向观众介绍馆内的基本设施及纪念馆的沿革;鲁迅生平创作及鲁迅知识百题。
大厅内两部多媒体触摸屏,以导览的形式向观众介绍。馆内基本设施的分布图,让您对纪念馆功能一目了然,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合理安排参观线路,掌握参观时间。纪念馆的沿革及基本情况,可以让您在触摸屏上增加对纪念馆历史的了解。同时,还可查询到鲁迅故居和鲁迅墓的简单情况。二楼序厅外的多媒体触摸屏,是鲁迅知识百题有奖问答和鲁迅生平创作。鲁迅知识有奖问答以鲁迅生平、创作为内容,随机出题,凡回答达到优良成绩的,可以得到一份纪念品。鲁迅生平创作,向观众介绍鲁迅生平及创作方面的情况,鲁迅不同的创作样式都有介绍,并结合名篇进行导读,让观众系统地了解鲁迅生平及创作。新馆的建成与开放使用,不仅为上海增添了一座标志性的博物馆建筑,更能为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它巨大的作用。